Banner01

技工教育

“职业教育活动周”机械行业系列报道: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④

供稿人:供稿部门:技工教育和培训处 点击次数:3526 发布时间:2022-05-12

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尽展其才

   在2021年12月举办的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中,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教职工薛龙和周云飞获电工(智能制造单元生产与管控)赛项职工组冠军,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推荐,薛龙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简介:

      薛龙,88年出生,技师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和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任教,2011年下半年,获知母校将引进高技能紧缺专业特殊人才,通过招考,被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引进成为了一名数控专业教师。


扬鞭执教,践行初心使命

       自入职以来,薛龙一直扎根数控加工一线教学工作,始终秉承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勤奋努力,用不负韶华的满腔热情忘我地投入工作,用共产党人的初心点燃梦想,用人民教师的坚守诠释担当,通过“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已成长为多个工种的高级技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从教十余年来,不断将一线的教学经验凝炼转化,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撰写专业论文数10篇。

       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尽职尽责,毫无保留,倾心传授,薛龙将自己参赛经验及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钻研技能,助力学生快速成长。在第一届金砖国家技能大赛比赛前夕,带领学生一头扎进车间,烈日炎炎似火烤。因学生参赛经验不足,实践操作的精细度不够等实际情况,他按照竞赛要求,从基础知识入手,强化技能操作训练,不分白天黑夜从早到晚指导学生在机床上练技术,讲解每一个技术问题,仔细钻研每一个参数,在学生集训中,作为教练员全程陪同,有时加班太晚的话,就索性住在办公室,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点,过了饭点也浑然不知饿滋味。集训中遇到一个个技术难点是常有的事。例如,在加工凸轮轴的过程中,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和装配要求,由于凸轮轴没办法用常规量具进行检测,给加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只能采用3D扫描仪扫出凸轮的实际轮廓和设计模型进行图像比对。薛龙针对检测数据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反复改变刀路策略和切削参数,不断试验,最终将凸轮轴的切削公差单边控制在0.04mm范围内,达到了凸轮轴的设计和装配要求。


       正因为跟孩子们一起有了同样的信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赛中,他指导学生荣获金砖国家杯第一名、江苏省状元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他时常教育学生:“要想干成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用匠心引领技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历年来,他指导学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等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学生走向世界舞台的引路人,个人也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市级“优秀教师”、“江苏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攻坚克难,攀登技能高峰

       技能水平的高峰是无限的,受企业委托,对一个引线齿轮轴产品进行技术革新。该产品每月需要量产10000个左右,而且使用的材料为3Cr13不锈钢,是一种强度高,塑性好的中碳马氏体不锈钢,属于硬壳加工材料,齿轮轴的孔与孔之间的位置度要求高,需要四面加工,同轴度0.01mm,最小的孔只有2mm,深度却有40mm,是属于典型的深孔加工,而且两孔之间还有角度要求,公差在±2分,要确保两个孔相贯通,稍有偏差零件就报废了。这样的产品工艺堪比云端上走钢丝。

       针对这种情况,薛龙带领团队开展研究,攻克一道道难题,一次次地打磨试验,充分利用四轴加工中心,根据四轴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对原来的夹具和加工工艺进行重新设计,一次装夹可以完成32个零件的加工,使零件加工简单化,在能够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能一次装夹加工多个齿轮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率,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百万余元,该项技术也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


      随着国家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和发展,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并自学机械专业英语和 CAD/CAM等应用软件。2014年9月,江苏省高技能人才赴德国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交流,让他领略到“精准的德国工艺”的风采。通过与德国专家和同行的探讨、研究与实践操作,让他系统、全面地对智能制造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掌握,所学知识为他从事教学和攻克技术难点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此基础上,他以参加技能大赛为契机,刻苦训练,奋勇争先,在赛场上展技能亮风采。在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备赛期间,与团队成员开启了长达一年的深层次封闭学习。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翻阅说明书和查找相关资料,购买相匹配的配件,通过自学、调试、拆装,成为业余选手中的专业队员,整套设备调试顺利完成,能够严格按照国赛的样题进行训练,24小时轮流训练,不分昼夜,全身心投入。

       在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机器人仓库取放料,机床取放料的示教工作,示教点不能有半丝偏差。在零件在线检测环节,机床加工完零件后无需拿下来进行人工测量,而是直接在机床上完成在线检测,根据在线检测测量结果,系统自动进行刀补数据计算,对加工工件进行修正加工,加工完成后再次进行在线测量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不再借助MES系统来判断补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不知熬过多少通宵,不断尝试,通过“宏程序”自动判断自动补偿直至符合加工精度,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加工检测系统,破解了数控机床在线检测及偏差自动补偿问题难点。栉风沐雨,砥砺前行。2021年12月,在本届大赛中,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追求极致的毅力,取得职工组冠军,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薛 龙(左) 周云飞(右)参加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大赛电工(智能制造单元生产与管控)赛项获全国总决赛职工组冠军



无私奉献,展现青春风采

        作为新时代一名教育工作者,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薛龙一直坚信,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就是他无私奉献的战场,每年积极参加市级机关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今年3月,当常州疫情肆虐之时,志愿接棒,他成为社区志愿者里的一名大白,以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青年风采与博爱。

        工作中,他胸怀大爱,心系社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反哺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培训服务,担任主讲教师,先后为省总工会、各类企业授课百余场,助力广大职工提升技能。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努力践行着为党和国家培育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担当。

        尽管鲜花满眼,荣誉等身,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时代、新征程,他将把所取得的荣誉和成绩,作为奋进新时代,永攀新高峰的起点;他坚持用工匠精神的传承完成一个师者的使命,让更多的中国智造走向世界舞台。


 薛龙在实训车间

       建设制造强国,实现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人才,动力在人才,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机械行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近年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充分发挥行业资源聚合、技术引导的优势,与有关政府部门联合主办了多项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搭建了技能人才展示精湛技艺、脱颖而出的平台,涌现出一批“全国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展现了技能成才、产业报国的风采。同时,通过大赛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引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推动专业教师主动适应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努力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