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

中心动态

2023制造业与职业教育交流大会暨机械行业产科教融合成果展示会成功举办

供稿人:供稿部门: 点击次数:4063 发布时间:2023-11-16

11月10日至12日,由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分会联合主办的2023制造业与职业教育交流大会暨机械行业产科教融合成果展示会在江苏常州成功举办。大会以“融合 共享 创新 赋能”为主题,旨在服务制造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聚力推动产科教融合融汇,面向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行业龙头企业和广大职业院校,搭建产科教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制造业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会现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原执行副会长、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清笈,常州市政协副主席、科教城主任祝正庆,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长李振陆,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机床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唐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分会秘书长刘前军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包括企业负责人和院校领导在内的来自全国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等200多家单位的500余名代表参会。开幕式由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郑丽梅主持。

大会承办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沈琳,以及祝正庆副主席、李振陆秘书长、唐亮副总经理分别向大会致辞,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郑丽梅副主任主持开幕式


沈琳书记(上一)、祝正庆副主席(上二)、李振陆秘书长(下一)、唐亮总经理(下二)致辞

于清笈常委发表讲话,她强调,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趋势,新时代推动我国制造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要求,各方协同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其中应有之义;她指出,本次大会立意深远,搭建了产教供需对接、合作共享、融合创新平台,产科教各方应以此为契机,扩宽新思路、展现新姿态、开拓新路径,共同打造融合融汇、协同育人新生态,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示新作为。


于清笈常委讲话

本次大会聚焦制造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会议、论坛展览”相结合的方式,设置6大主题板块20余项专题活动,期间,邀请来自行业龙头企业、相关职教组织以及装备制造领域“双高”院校的共计23位制造业和职教领域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开展专题对话,获得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先进制造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

会议邀请二重(镇江)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靖作了题为《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主旨报告。杨靖董事长在报告中对作为“国之重器”的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概况、趋势及典型技术成果进行了系统介绍,并表示,职业教育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力量,在推动重型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会议邀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孙善学作了题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布局与改革重点》的主旨报告。孙善学副会长基于自身研究实际,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沿革与建设要义进行了系统解读,并从落实政府责任、增进社会协同、创新资历制度、改进治理模式等维度深度剖析了体系改革要点,为深入、准确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指导。

本环节由唐亮副总经理主持。

杨靖董事长(左一)、孙善学副会长(左二)作主旨报告

产教科融合育人创新成果分享

本环节中,常州科教城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强结合常州市新能源之都产科教联盟建设实践,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李春明结合“红旗工匠”培养实践,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徐春林结合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践,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保全结合产业学院推进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实践,分享了装备制造领域科教园区、高职院校和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主体推进产教科融合育人的具体举措和创新成果。

李强总经理(上一)、李春明校长(上二)、徐春林校长(下一)、张保全总裁(下二)作专题报告

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谢永华校长主持

产业变革与国际化发展专题分享

会议邀请徐工重型信息化总监、徐工集团高级技术专家李忠福,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黄胜操,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教育总监张国蕾进行“制造业产业变革”专题分享,三位专家分别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农机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以及先进工业测量技术实践应用切入,展示了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标志性成果。

李忠福总监(左一)、黄胜操副总经理(左二)、张国蕾总监(左三)作专题报告

会议邀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吴慧媛、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谢希钢、中国市场学会国际教育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海波进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题分享,三位专家分别立足本校(本学会)推动国际化办学、服务区域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基地建设的实际经验和成效,交流了“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模式、新样板。


吴慧媛副校长(左一)、谢希钢副校长(左二)、张海波主任(左三)作专题报告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黄小东处长主持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内涵建设

专题报告环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理事长周建松作了题为《高质量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新要求与新使命》的报告,周建松理事长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进行了解读,从“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厚实关键办学能力基础”“抢抓升本创大机遇”三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周建松理事长作专题报告

专题对话环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郭天平、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永亮、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周桂瑾、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世先、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作根,分别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细化校园文化育人、深化产科教协同创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五个维度交流了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题对话

郭天平书记(左一)、刘永亮校长(左二)、周桂瑾校长(左三)、吴世先校长(左四)、王作根书记(左五)交流发言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周庆元、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粉霞、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院长张春芝、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副院长黄鹏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院长王富春,依次交流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设备技术五个典型装备制造领域国“双高”专业群的实践建设经验。


专业高水平建设专题对话

周庆元副校长(左一)、李粉霞副校长(左二)、张春芝院长(左三)、黄鹏程院长(左四)、王富春院长(左五)交流发言

机械行指委冯海明副秘书长主持

机械行业产教科融合创新行动

会上,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立足服务提升广大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发布了三项机械行业产科教融合创新行动:立足区域产业优势,以特色优质职业院校为依托,启动首批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数字资源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发挥职业院校二级院系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成立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二级院系协同创新联盟;强化科研工作对职业教育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聚焦职业教育改革热点、难点,发布2023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科教协同创新”课题。

郑丽梅副主任介绍机械行业产科教融合创新行动

启动首批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数字资源研发基地建设

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二级院系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仪式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王志强助理主持

机械行业校企合作重点项目发布

本环节集中进行了机械行业校企合作重点项目的推介发布及协议签署。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巅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万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面向车联网、智能制造、高端数控等领域进行了校企合作项目解读和发布。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北京金隅科技学校等院校进行了增材制造技术产业学院建设单位揭牌仪式,与中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先进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就业推荐合作协议。


中汽智联(上一)、上海巅思(上二)、中智科技(下一)、厦门万久(下二)发布校企合作项目

增材制造技术产业学院建设单位揭牌仪式: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上一)、山东职业学院(上二)、烟台职业学院(上三)、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下一)、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下二),先进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就业推荐协议签约(下三)


国机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黎佩瑜副总经理主持

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发表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会议是对机械行业坚持产教对话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是行业践行强国建设使命担当的具体举措,会议主题鲜明、内容高质,传播了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厘清了产科教融合发展新思路,明晰了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需求,会议对推动产科教协同创新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实现了资源共享、经验互鉴、思想启迪的预期效果。陈主任表示,未来教育中心将坚持服务大局,发挥职能作用,打造行业优质平台和有力抓手,与社会各界一道,推动实现制造业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陈晓明主任作大会总结发言

本次大会同期举办了机械行业产科教融合成果展和机械行业校企对接洽谈会,形成了包括100余家行业企业、院校产科教融合成果和典型案例的项目集册,其中,29家行业企业、15所行业职业院校线下参展,实地展示了先进制造领域内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用合作等方面的优秀成果。

与会领导与参会代表参观产科教融合成果展

本次大会由常州科教城管理委员会、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机联创广告有限公司承办,同时得到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常州市商务局的大力支持。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